首页- 社会 > 详情

呼和浩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风筝制作技艺 风生“筝”起冲云霄

2023-03-13 09:18:39来源:呼和浩特晚报

做风筝的竹片需要烤制定型

春风起,放纸鸢。呼和浩特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,有别于我们在公园、广场见到的风筝,传统风筝图案精美,纹样设计有不同的寓意,更具艺术性。呼和浩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,风筝制作技艺这一项目吸引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目光。让我们一起走进代表性传承人刘轶的工作室,感受这项技艺的精妙。


(资料图)

风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

中国风筝起源于民间,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这句诗,就生动地描写了孩童放风筝的惬意画面。风筝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轶介绍,在历史上,风筝也曾用于军事,楚汉战争时期还留下了“四面楚歌”的典故,至今为人乐道。宋徽宗曾在宣和年间主持编撰《宣和风筝谱》,清代曹雪芹撰写的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一书的出现,使风筝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和规范,为京、津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各风筝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那么以刘轶为代表的风筝制作技艺是属于哪个流派呢?刘轶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,流传于呼和浩特地区的传统风筝制作技艺源于北京传统风筝。绥远城(在今呼和浩特市)建于乾隆四年(1739年),因清代官兵迁徙驻防,家属随之而来,逐渐发展繁荣,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于此。大约到了晚清民国时期,通过人口流动,从北京迁移至绥远城的满族人逐渐将风筝制作技艺也带了过来。“其中有一位姓邓,就会做风筝。我姥爷赵全禄原本是一名工人,因与邓姓满人是邻居,于是便跟着他学到了传统风筝制作技艺,主要是以硬翅风筝为主,后来又传授给我妈和我。”刘轶说。

就这样,以原有北京风筝的内容形式为基础,融合了本地多民族文化、历史和宗教习俗,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呼和浩特传统风筝艺术。刘轶长大后发挥绘画特长,将中国画、工笔重彩画技法融入风筝彩绘,使风筝彩绘更加丰富、精细化。“不过,在钻研风筝制作的过程中,总觉得还缺点什么,于是2008年我又到北京,几经周折后拜师风筝制作名宿费保龄先生,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风筝制作技艺,这才将传统风筝技艺完善、提高。”刘轶说。

制作风筝讲究多、步骤多

细细端详刘轶制作的传统风筝,颠覆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对于风筝的固有印象。我国的传统风筝也分不同的流派,刘轶所做的是扎燕风筝,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燕子图案。但是他所画的燕子图案有渊源和传承,如燕子的雌雄、翅膀上的图案、腰线的纹样,甚至是眼神的朝向都有讲究。而刘轶作为内蒙古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师,过硬的中国画功底在风筝制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,他做的风筝每一道花纹都十分精美,每一只燕子都似乎要直冲云霄一般。

刘轶所传承的传统风筝制作技艺,从步骤上可概括为“扎”“绘”“糊”“放”几部分,每个部分又可分解为多道小工序,根据不同制作材料,大小工序加在一起共十几至二十余道流程,形成完整的制作方法。“一件完整的传统风筝作品(以硬翅扎燕为例),一般要经过选竹、劈削、烤形、绑扎、打稿、拷贝、彩绘、熨烫、裱糊、净边、全色,直到拴提线几步完成。”刘轶边用酒精灯烤竹片边介绍说,做风筝除了要有一定的审美外,为了提高风筝放飞的观赏效果,还需借鉴一些机械设计原理,如金鱼风筝、蜻蜓风筝的转眼儿,大型风筝上附带的琴弦、锣鼓等都是简单的风动装置和发声装置,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放飞风筝的趣味性与观赏性。

“只凭风力健,不假羽毛丰。红线凌空去,青云有路通。”正如这首诗中所说的,风筝只要借着风力便可扶摇直上,完成人类的飞天梦想。因此,在风筝的制作中,不光要考虑近处观赏时的效果,还要考虑风筝在高空中远看的效果。此外,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制作风筝线。“比如扎燕风筝,近看它的两只眼睛离得比较近,还有点对眼,但是拿远了看就感觉它的目光在注视着你,和放风筝的人有眼神交流。所以在绘制图案时也要全盘考虑,注意细节。”刘轶说。

传统风筝寓意美好更具收藏价值

进入新时代,风筝的制作工艺以及彩绘都进一步精致化,除具有观赏性、科学性、娱乐性、健身性,更是件值得收藏的艺术精品。刘轶所传承的风筝制作技艺是非常有特色的手工技艺,风筝上有吉祥寓意的图样,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。比如在风筝的翅膀上画有蝙蝠,寓意“福”;还有双头燕造型的风筝,两只燕子依偎在一起,它们的爪子握着并蒂牡丹,把“连理枝”的美好寓意表现了出来;还有常见的寓意高洁的莲花、寓意长寿的仙桃……出神入化的中国画功底,让刘轶的风筝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机械加工水平的提高,商业价值观念的冲击,人们放风筝要求简单、快捷,利用传统材料纯手工制作的风筝渐渐处于劣势,纯手工制作传统风筝的技艺也不再像过去一样受关注。“像我之前在北京拜师,主要就是学习传统风筝的一些规矩与讲究,还有风筝制作工艺的口诀,那都是风筝大师一辈一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,是实践与传承这项技艺的重要参考资料。”刘轶说,他会把自己画下来的一些底稿留存下去。

“对我来说,风筝制作是陪我长大的童年回忆,也是我最大的爱好,我会坚持做下去。”刘轶感慨道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全球微速讯:读懂新高考 热门问题解答看这里
下一篇:最后一页